富联娱乐迅,说到“校园剧”,你会想到什么?满屏洋溢的青春气息、无处不在的欢笑细语、欲语还休的青涩恋曲、相濡以沫的同席情谊……但是韩国主创拍起校园剧,硬是能在这些必备元素以外多给你塞进些狠的辣的,而且搅和在一起还不觉得不合理。最近火得有点超过的《善意的竞争》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 从剧情和人物架构来看,《善意的竞争》其实并不算太出采:拼了命想成为优等生、好克服自卑情结的转学生“禹瑟琪”,遇上了家世和才貌辗压众生、绝对女王般存在的“刘在伊”,照理说毫无存在感的瑟琪应该是入不了在伊的眼,可偏偏在伊就对她青睐有加不断示好。如此反常的举措像像涟漪般不断外扩,次第影响了其他学生、师长、以及家长们。而在主线之下,还藏着一条关于杀人灭口的暗线,随时可能把校园剧变成刑侦剧。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狠的,随着剧情一点点推进,观众会发现(当然韩国观众早就习以为常)“升学”这件事不亚于一场战争,一场为了成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-靠服用违禁药物来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;学生为了拿到题库可以出卖色相、重金收买、甚至动手杀人;父母可以用考试分数衡量孩子的价值;孩子可以用生学资源评价父母……所有你以为在黑帮犯罪电影才看得到的桥段,这部“校园剧”全给你包圆了,还附赠了直白露骨的暧昧女女恋。
虽然形容的如此不堪,但是《善意的竞争》并不是一部为求流量才哗众取宠加油添醋的滥洒狗血。上述那些看上去骇人听闻的情节,每年都在韩国社会不断重演。西江大学社会学博士吴赞镐耗费四年进行了调查访谈,完成名为《我们赞成差别对待:变成怪物的年轻一代》的出版论文,其中提到:韩国二十岁以下世代的年轻人,一边被无休止的自我开发、自我管理搞得疲惫不堪,一边崇尚高学历、鄙夷下位者,普遍对社会缺乏共情……如同生活在峭壁上的跳羚,担心前面的羊把草都吃了,排在后面的羊不断往前挤,前面的羊被后面的羊挤着跑,后面的跟着跑,没有理由,没有目的地,直到遇到悬崖落下,同归于尽……他们会根据各种感官细节和习惯,从道德评判的角度,去歧视学历不如自己的人。从1980年到2023年,韩国GDP排名从世界第廿七位上升到第十二位,堂堂跻身已开发国家;可2024年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是:当年的韩国有14,439人自杀身亡,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。庆熙大学精神健康医学科教授白锺佑直言,从公卫角度来看,韩国自杀率已经进入『国家紧急状态』。在本剧将韩国学子形塑成一群疯批怪物时,或许身为观众的我们更应该思考:这些怪物,是怎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?
本文由富联独家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(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)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omandun.com/news/96.html